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,家长愤怒退群!我们的教育怎么变成这样?
近日,江苏一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“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”从视频内容来看,这位家长认为: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、辅导功课,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负的责任和工作。
视频结尾处,这位家长问道:“教是我教,改是我改,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,到底谁辛苦?”
文 | 悲回风
图 | 图源网络
01.压垮成年人,只需要一个家长群
“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”这种不容易体现在方方面面。无处可逃的工作群消息轰炸,24小时随时待命。家庭群养生科普头头是道,将报喜不报忧精神进行到底。
如今,还有家长群需要日夜操劳,瞬间化身为人形摄像头对校园信息全程追踪。
有时候,压垮成年人,只需要一个家长群。
我们时刻要保持全神贯注,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情绪和遗漏半点信息。信息过载、信息碎片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弊病,日常时间被分割成二维码的模样,每个人都在朝一个“扫码须知”的方向发展,我们被物化、被商品化、被标签化。
但是,我们终究不是物品,不是机械,我们不是由齿轮构成的,我们的体内是五脏六腑。机器会抛锚,我们却不能出状况。
家长群内,老师发布群公告:需要家长认真批改作业,没有批改完的以及没有批改的都要在群内被公开批评。
老师还一直在强调“你看看你孩子的作业,标点符号都打错了,你当家长的不对孩子负责……想全部都指望老师吗?”
家长群的建立,本来是为了让家长更加关注孩子,了解孩子,促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,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。
如今全然变味儿,变成了家长对老师花式吹捧,老师对家长指责的地方。孩子从焦点退身边缘,成为家长和老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。
可是,孩子真正扮演的的角色不是中介,不是过程,而是最终结果。难道所有的沟通不都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吗?现在却舍本逐末了。
而他们,在最小的年纪就学会趋炎附势,学会指责,学会攀比,学会推卸责任却不是承担责任。攀比对象是“别人家的爸爸妈妈”对自己的父母产生不信任的心理,和自己的父母之间没有良性的和谐关系……
今年国庆前夕,一位孩子的爸爸在家长会突然情绪崩溃。因为他经常不回复家长群消息,在被老师点名批评后,突然失控。他边哭边解释,自己加班、开会又要盯着孩子,怎么看的过来……
对于这位爸爸的情绪失控,家长纷纷表示:特别理解。
“本来上班的压力就很大,手机上还得看看老师又发了什么通知,晚一点回复,就会被老师点名,每天下了班还要看着孩子做作业。有时候顾不过来,就被说成不关心小孩,是挺委屈的”。
社会一直教成年人控制情绪,没教过他们如何释放情绪。气球膨胀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爆炸,而大部分成年人都选择将负面情绪自我消化。那位家长的情绪失控只是一个缩影,有千千万万的家长都在情绪失控的边缘。
02.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?
据很多90后回顾,他们那时候只有校讯通,没有家长群。每天到校出校先刷校讯通,父母的手机会收到平安短信。每个班安排一个下午到校门口信箱投作业的人,通讯公司会把家庭作业内容发到家长手机上。
90后的小李说,他们读小学的时候还比较传统。那时候他们自己对每天的家庭作业都很上心,不像现在的孩子,全部依赖父母的手机。回家第一件事,就是要手机看作业,然后顺带打一把游戏,或者来点儿什么其他的科技体验。
随着微信被广泛使用,微信群也越建越多。不仅有家庭群、工作群、家长群这样的大类群,甚至还有奶茶群、吐槽群、追星群等小类群。面对各种各样的群消息,人们的角色不断转换,不断接收和输出,已经让人疲惫不堪了。
有家长吐槽说“为了辅导小孩作业,自己的工作报告做到凌晨三点才写完,一看群里各种学校要求买这买那,甚至还强制性要求家长买课堂杂志,让家长好好学习如何带娃……”
我们的教育怎么了?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在给步入中年的家长进行二次教育,这不得不让人反思。
10月13日,浙江还有一所学校,为了迎接检查进行大扫除,要求家长自愿参加打扫。一位家长因没看到群通知,没有参加打扫,被老师要求面谈,并被指责不尊重集体和老师。
这并不是个案,不少家长反映,自己不光要打扫教室还要去学校食堂帮忙打饭。也就是说,一个家庭如果夫妻两人都正常坐班工作的话,根本没有时间去完成学校的另类安排。在公司上班也不支持为了孩子经常请假,每天上班已经让人身心俱备,回家再开启陪读模式,父母真的不好当。
在电视剧《三十而已》中,全职太太顾佳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幼儿园,和丈夫一起努力准备,尽管已经外语学院毕业,又有外企工作经历,还是害怕孩子失去这个机会,仿佛这也是一场对家长的测试。
我国的教育现状是,庞大的人口基数对抗为数不多的优质教育资源。这使得大家纷纷削尖了脑袋去争去抢,不仅是孩子之间的博弈,也是家长之间的较量。
前段时间一个词很火,叫做“内卷”。内卷(involution)本来是一个社会学术语,大意是指社会文化模式发展过程中的停滞。现在很多高校学生用内卷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类似于养蛊、互相倾轧之意。通俗易懂的讲,内卷就是内部竞争。
很多文章说,从幼儿园就开始内卷了。但是处在这个大环境里,有多少人都是身不由己的。
家长群现象,就是一种身不由己。“别人的家长怎么做了”所以“你们也要怎样做”,“别人都可以为了孩子牺牲宝贵的时间,你们辛苦一下又怎么了,孩子是你们自己的。”这让很多家长苦不堪言,我只是想让孩子正常的接受教育,容易吗?
现在,很多家长群还变味成“夸夸群”,家长们为了让老师关注自己的孩子,开始花式吹捧,各种“辛苦了”的表情包已经不算新鲜,有的家长还能做个诗夸奖,还有的逢年过节送礼红包什么的,更是无限殷勤。
03.如何让还原家长群本来模样?
退出家长群只是一种反抗,当然,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。为了避免家长与老师的双重苦恼。不少地方学校都开始“自立规矩”。
如,班主任在群里规定,群内只发学校公告和班级通知,绝不就个别学生情况在群里做任何讨论。
大连一幼儿园更为明确,直接在家长群中设立9条规定,其中明确了老师和家庭沟通的时间,并特别说明,切忌在群中发送奉承拍马的内容。
10月26日,太原教育局还出台了《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
《意见》共有20条重点举措,从规范中小学生作业管理、推进课后托管服务、促进教师回归教书育人主业、推进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等工作上全面发力。
20条举措中,规范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的就有8条。其中就明确指出,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、打扫教室卫生、点赞转发各类信息等。
实际上,家长群本身只是服务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之一,但这并不是唯一有效的方式,校方也在探索,如统一用企业微信把通知发到家长微信上,避免接收信息端口太多等问题。
但不管怎样,家长和学校双方还是应该互相理解,毕竟,教育永远离不开两者的紧密配合。
相关文章:#教育#
网友评论: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,家长愤怒退群!我们的教育怎么变成这样?
